2024贵州排名前三的公办卫生学校有:贵阳卫生学校、贵州毕节卫生学校、遵义卫生学校。
2024贵州排名前三的公办卫生学校名单一览表
序号 | 学校名称 | 学校性质 |
1 | 贵阳卫生学校 | 公办院校 |
2 | 贵州毕节卫生学校 | 公办院校 |
3 | 遵义卫生学校 | 公办院校 |
注:以上贵州公办卫生学校排名不分先后,hxx网小编整理, 数据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1、贵州毕节卫生学校
毕节市卫生学校是2006年由始建于1958年的毕节卫生学校和始建于1978年的毕节第二卫生学校合并组成。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单位”,2005年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创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立项建设学校”,是全省护理专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毕节卫校办学规模 学校新校园位于双山新区职教城,占地507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于2014年11月1日正式搬迁入驻,建有生理、病理、药理、生化、护理、解剖、化学、物理、微寄、内、外、妇、儿、中医、中药、五官、计算机等实验室,每间教室安装电子白板等多功能设备。新校区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实行“一卡通”数字化校园管理。学校设有10个行政教学科室、3个群团组织科室和7个教研室,5个基层党支部和一个九三学社支社。现有教职工363人,其中专任教师316人,高级讲师68人,讲师76人,“双师型”教师89人,硕士研究生82人,其中取得硕士学位39人。建校56年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近4万名,为毕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学校办学以三年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为主,开设的全日制专业有农村医学、中医、护理、助产、药剂、中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其中,护理专业是省级骨干示范专业,农村医学和助产两个专业属市级骨干示范专业。学校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与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遵义医学院等高等院校联办临床医学、护理、检验等专科和本科成人教育。开展护理二学历教育、乡村医师在职学历教育及短期培训。学校与全市26所教学医院构建了院校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为强化学生技能培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2012年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贵州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第135所,取得计算机、眼镜验光师、育婴师、按摩师等九个项目技能培训鉴定资格。 1、目标定位“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指导方针,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努力构建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着力提高育人效益。 2、学科建设突出“专业素养”。多年以来,学校培养了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学术造诣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主编教材及教辅书15种,参编教材及教辅书30余种。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1人,毕深教育奖励基金奖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市管专家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1人。列入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25人,执业医师考官库12人。学校于2007年创办内部学术刊物《毕节卫校学刊》,每年发行4期,为提升学校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3、学生培养“注重素质教育”。学校坚持“厚德博爱、笃学弘医”的校训和“师博生钻,业精技实”的办学理念。强化学生管理与教育教学管理、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地结合,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育人环境,使优良教风与优良学风并行,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在1981~1984年间,学校护士、医士等专业在全省卫护校学科统考中勇夺“四连冠”殊荣;1991年~1992年间,全省15所中等卫护校的护士、医士两个专业的学生基础和临床四门课程的统考,我校4门课程集体总分全省第一名;1999年6月,两个护士班参加全省80多所中专学校《数学》、《英语》统考,我校两门课程平均分名列第一。自2003年至今,我校均组织中职组和高职组护理学生参加全省护理技能大赛,参赛的学生获“特等奖”等各类奖项,获奖率达95%以上,并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护理技能竞赛获取优异成绩,学校团体总分一直保持在全省前三名。自2012年起,我校护理、助产专业学生参加护士资格考试合格率显著提高,2012年合格率为70.4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2013年合格率为76.25%;2014年合格率为87.9%,取得骄人的成绩。 4、学生管理“提倡以人为本”。建立“全员、全过程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制定教职工“一岗双责”工作制度,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和“以学生为主体、以爱心为前提”的管理服务理念,建立学生帮扶机制及家长联系制度,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加强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一)学校发展定位是以办好国家级重点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为基础,抓好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立足中职,促进发展,积极筹建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推动试验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学校发展思路 1、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抓住机遇,推动跨越,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 2、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增强学校发展后劲的工作着力点,为学校发展储备人力资源。 3、以专业建设及学科建设为增强学校发展后劲的工作重点,突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办学特色。 4、以德育工程及校园文化建设为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品位的有力支撑,为育人创造良好文化氛围。 5、以改革和创新工作评价体系及考核机制为动力,全面推动各项工作。 另外,在毕节市卫生学校的基础上创建的“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已于2014年3月15日通过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2014年4月28日教育部备案。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于2014年秋季首次招生,包含《护理》、《助产》、《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和《药学》5个专业,共计招生877人。从2015开始增加《临床医学》和《中医学》两个国控专业,至2016年,毕节医专学生规模将达到5000人。 将秉承“厚德博爱,笃学弘医”的校训,紧跟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步伐,在国务院35函文件精神的引领下,在毕节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浪潮中,乘势而上,肩负起推动试验区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发展的使命,为把学校建成西部地区一流名校而不懈努力。学校地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惠泉路138号
学校开设的专业:护理、农村医学、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药剂、中医、中药学。
2、遵义卫生学校
贵州省遵义卫生学校坐落在遵义市湘江河畔,凤凰山脚,风景秀丽,被誉为“白衣天使”的摇篮。遵义卫校建校于1956年,1960到1963年曾改为遵义医学专科学校,后恢复原来校名。文革期间曾停止招生,1973年恢复招生。 学校现有教职工1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人,高级职称有20人,中级职称50人。初级职称20人,学校开办了社区医学、全科医学、护理、影象医学、计划生育、检验、麻醉、助产等十多个专业,建有13个教研组,具有功能齐全的12个实验室,教学师资力量较雄厚。 学生宿舍搂5栋,全部实行公寓化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均建有教学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环境,经过严格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奋力拼搏,共同努力,于1999年评为贵州省重点中专,同年我校又与贵阳中医学院联合开办农村中西医结合大专,2000年又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经批准,我校招收近600名高职学生,在学校的不断努力发展2003年在全国国家级重点中专复评过程中学校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和领导的好评。目前,正在向成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力迈进! 于2006年二月十七日经教育部批准,与贵州省遵义中医学校合并组建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代码为14011),其详情为: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系专科层次的普通高校,学校应逐步过渡到以实施高等专科教育为主;学校由贵州省领导和管理,实行省、市(遵义市)共建,以遵义市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由省安排解决;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4000人;遵义市承诺于二零零六年近期投入4450万元专项建设经费。 合并重组后学校简介 合并重组后的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简介如下: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由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遵义卫生学校和遵义中医学校合并升格后组建。学校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遵义。现分设汇川校区(原遵义卫校)和桃溪校区(原遵义中医学校)。校园占地341.3亩。现有教职工253人,专任教师137人,高中级职称教师108人,有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6人,在读硕士21人。 有三所附属医院及国家科研Ⅱ级中药生药学实验室、护理专业、中药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有省内外教学实习基地30所。学校是教育部、卫生部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贵州省第五职业技能鉴定站。现设有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中药五个专科层次专业。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决定,我校今年继续招收全日制中职学生。学校地址:贵州省遵义市凤凰北路
学校开设的专业:护理、临床医学、助产、针灸推拿、中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营养、公共卫生管理、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卫生检验与检疫、口腔医学。
文章来源:
办公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